

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7日在浙江乌镇开幕。
据媒体报道,京东集团创始人、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发表演讲称,京东物流的无人仓经过10年的技术积累,大量的物流自动化设备已经具备了进行规模部署、简易化操作的能力。
在京东内部,无人卡车的测试也已超过几十万公里,无人驾驶货车、能解决配送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无人配送车都经过了几百万公里的测试,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,目前在等待相关法规的落地。
刘强东披露,明年4月份,将建成全球第一个无人配送站。
至此,不难看出,从仓储到干线运输,再到末端配送,京东物流正逐步实现全链路无人化的战略蓝图。
仓储方面,2017年10月,京东物流全球首个全流程无人仓落地,从入库、存储,到包装、分拣,真正实现全流程、全系统的智能化和无人化。目前,在京东物流遍布全国的仓储体系中,无人仓算法技术已成为“标配”。

在干线运输方面,无人轻型货车、L4级别无人重卡、无人轻卡等产品相继亮相,标志着京东的干线运输无人化已从概念逐渐走向落地,为全链路蓝图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最后一公里无人配送方面,无人车、无人机全上阵,穿梭在各个城市及运输场景。
此外,10月24日,京东物流宣布,未来5年要采购300万台机器人、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,全面投入物流供应链全链路场景,进一步巩固其在智能物流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。
纵观京东从仓储到配送的全链路实践,无人化已非遥远蓝图,而是当下正在快速发生的、不可逆转的行业大势。
面对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,一个前所未有的现实拷问也随之浮现:智能化时代,这些从业者将何去何从?
《上海证券报》报道,截至2025年6月底,京东物流拥有一线员工超66万人。据《2025年快递从业人员状况调查报告》显示,今年一季度,全国快递从业人员总数为362万人。
面对这一关乎数百万人职业前景的社会关切,刘强东给出了他的答案:自动化设备与员工就业并不冲突,能够轻松地解决。

首先,机器人将人类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,减少体力、重复工作的劳动强度,可以大幅降低员工的工作时间,未来员工可能每周只需工作一天甚至一小时。
其次,未来会有大量新的工作机会,如人文、艺术、旅游以及人类对世界的探索。以旅游为例,刘强东认为,在未来5年左右,全球旅游市场可能会有10倍的增长,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。
按天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